房前屋后 山清水秀
——洪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見聞
記者 黃莎 通訊員 陳祖浩
初夏時節,最適合來茅頭園村走一走。
木柵欄、牡丹花,圍起來的小庭院幽靜雅致,整潔明亮的小屋點綴著花卉綠植,空氣中散發著迷人清香。
而這樣別致的小村小院,只是洪江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。
4月23日,懷化市2022年第一季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“打擂臺”大會如火如荼舉行……一個個美麗宜居村莊讓人目不暇接,通過評“顏值”、比“氣質”,洪江區以優異成績拔得頭籌。
小小山村,如何通過提升人居環境,既留住詩意鄉愁、又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?
洪江區給出答案:圍繞“一拆二改三清四化”總抓手和“六無一全”標準,扎實開展“五治”,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上由點及面、全域聯動、整區推進,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和滿意度。
重規劃 強示范
村村有亮點處處是美景
嵩云之麓,沅巫交匯處,有一個美麗的村落——茅頭園村。
走進該村,村規民約的百米畫廊印入眼簾,靜靜訴說著文明鄉風新變化。
“咚鏘、咚鏘、咚咚鏘……”文化廣場熱鬧非凡,身掛腰鼓、手舞彩帶的村民情不自禁的唱著、跳著、扭著。
“環境美、日子甜,如今城里人開始羨慕我們村里人的日子啦。”細數著這里舒適的生活,村民李仁庭笑逐顏開。
“我們把‘公溪河上橘柚香,黃土寨里話豐年’作為茅頭園村人居環境創建的主題。”桂花園鄉黨委書記田勇說,通過因地制宜,突出亮點,補齊短板,不斷彰顯村莊特色和文化底蘊。
如何在保持鄉村氣息和農村風貌的基礎上,彰顯地方特色、實現差異化發展?
洪江區農業農村水利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吳杰告訴記者,每個村寨經濟基礎有別,自然風貌不盡相同,盡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好原有的自然生態風貌,避免“千村一面”,已成為當地干部群眾的共識。
該區按照 “自下而上、充分論證,因地制宜、規劃先行”的原則,尊重傳統自然村落風貌,保留傳統村落文化要素,注重滿足村民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求,完成《洪江區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規劃布局圖》及菖蒲村等6個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,其余村莊規劃編制年底實現全覆蓋。打造一套標準,實現全區覆蓋。
按照每村突出一個文化主題、設計一個入口景觀、增添一批生態綠植、修建一系列生態籬笆、營造一圈文化氛圍、建設一套文體設施、建好一組宣傳陣地、布局一個議事場所、制定一部村規民約、推選一個鄉賢群體、形成一套家風家訓、打造一批特色產業等12項標準,實現環境有亮點,發展有特色,整區全覆蓋。
小投入 微建設
“里子”“面子”大提升
走進鸕鶿村,隨處可見一個個造型別致的“微花園”“微菜園”“微果園”。
“以前這些地方都是亂搭亂建堆放雜物的,你瞧,現在多漂亮。”向培育逢人就夸起了自家的“微菜園”。
“我們發動群眾一起整治溝渠河塘,清理廢棄雜物,并根據生產生活需求,宜花種花、宜樹種樹、宜果種果。”橫巖鄉黨委書記尹曙光說,這樣既留住了鄉愁,又改善了人居環境,更提升了群眾的精神風貌。
在財政并不富裕的情況下,如何以最小投入,實現最大收益?
洪江區探索出工作思路——堅持因地制宜微改造,不搞大拆大建,把有限的資金優化利用、以小撬大。
該區注重 “小投入、微建設、大提升”,努力建成一批“微廣場、微菜園、微果園、微花園”等微觀景觀,有力提升了鄉村庭院的整潔度和舒適性。
在楠木田村,同樣在一磚一瓦、一花一草中彰顯出山清水秀的幸福底色。
“1913年,馬貞南考入省立第一師范,與毛澤東同學。早年加入中國國民黨……”走進小游園,記者用手機掃一掃碼,一邊聆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,一邊見證鄉村發展新貌。
不遠處,該村鄉村振興館正抓緊施工。村支部書記周敏向記者介紹,該地原是一處空心房,拆除后建設鄉村振興館,既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,也傳承了鄉土文化。
廁所、廚房怎么改?村民說了算!
該區按照“五治”要求,將農村“廁所革命”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突破口,按照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標準規范,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.83%。同時,在“改廚”過程中,將改造類型分為經濟型、標準型和舒適型三類,由農戶自主選擇,切實做到科學化、多樣化、實用化。
激內力 促長效
變“要我干”為“我要干”
“沒想到以這種方式上榜,環境衛生真的馬虎不得!”看到公示欄上的后進名單,村民陳輝通紅著臉說,“以后我也要加油干,爭取下次上紅榜。”
人居環境“紅黑榜”,鄉村治理“微創新”。
為進一步激發各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比學趕超的熱情,洪江區建立“五治”紅黑榜單,常態化開展“五美”評比活動,每月根據村民庭院衛生清潔、屋內整潔、參與義務清掃活動情況,通過“考評打分”+“積分兌換”的方式,曬“成績”、晾“不足”,上“紅黑榜”。
“同志們,現在開始每周五集中清掃,先分配任務:一組負責清掃村道、馬路、公共場所......”在洪江區各鄉村,每周五上午總能看見一群勞動的身影,清掃垃圾,鏟除雜草,這些忙碌的人不是環衛工人,而是鄉村黨員干部群眾以及責任單位、駐村工作隊員。
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不是某一方的“獨角戲”, 而是干群合力的“大合唱”。
該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黨員干部“五個到戶”工作要求,實行區領導掛村、區直單位聯村、駐村工作隊和鄉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組、黨員干部包戶,建立黨員干部幫帶機制,堅持每周五全區機關干部下村集中大清掃行動,形成“黨員帶頭群眾贊,百姓跟著黨員干”的良好局面。
目前,全區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省級示范村3個、市級示范村4個、區級示范村10個,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3個,成功打造特色鮮明的茅頭園村、楠木田村、鸕鶿村3個“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示范村”。全區綠色村莊占總行政村的100%,村莊綠化覆蓋率達69.5%,遠高于村莊綠化覆蓋率30%的標準。
“我們將按照‘村美景美人美、宜居宜業宜游’的目標,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上由點及面、全域聯動、整區推進,著力提升全區農村人居環境質量,打造洪江版‘富春山居圖’。”洪江區工委副書記、統戰部部長楊世勛說。